這是充電樁的 “大腦”,通過軟硬件協同實現充電流程的自動化、智能化管理,包括設備控制、用戶交互、車位調度等。
充電控制策略(CC-CV / 預充 / 均衡充電)
核心作用:根據電池特性動態(tài)調整充電模式,保護電池壽命,避免過充、過放。
關鍵策略:
預充階段:充電初期以小電流(如額定電流的 10%)電池,避免大電流直接沖擊導致電池極化;
恒流充電(CC):電池 SOC 較低時(如 0%-80%),以允許電流快速充電,縮短充電時間;
恒壓充電(CV):電池 SOC 接近滿電時(如 80%-),保持電壓穩(wěn)定、逐步降低電流,防止電池過充,延長電池循環(huán)壽命。
AI 驅動的車位與充電調度技術
核心作用:解決 “燃油車占位”“充電排隊混亂” 問題,優(yōu)化資源分配。
典型應用:
車牌識別與車位鎖聯動:通過充電樁內置的 AI 攝像頭(識別率≥99.5%),實時識別車輛類型(燃油車 / 電動車),若燃油車誤入充電車位,系統(tǒng)自動控制車位鎖升起,并觸發(fā)語音提示(如 “此處為充電車位,請勿占用”),同時推送占位信息至管理員;
智能排隊與預約調度:用戶通過 APP 預約充電,系統(tǒng)根據充電樁空閑狀態(tài)、用戶到店時間,自動分配車位和充電時段,避免現場排隊擁堵;同時支持 “充電完成提醒 + 超時占位收費”,倒逼用戶及時挪車。
遠程運維與 OTA 升級技術
核心作用:降低運維成本,實現設備功能迭代。
技術原理:充電樁內置嵌入式控制系統(tǒng)(如基于 Linux/Android 的物聯網網關),通過網絡實時上傳設備狀態(tài)(如電壓、電流、溫度、模塊故障)至云端運維平臺;運維人員可遠程監(jiān)控設備健康度,若出現故障(如模塊損壞、通信中斷),系統(tǒng)自動報警并推送維修工單,部分故障可通過遠程 OTA(空中下載技術)升級固件修復,無需現場拆機,運維效率提升 50%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