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光技術
防眩光設計:燈具加裝蜂窩網或格柵,控制出光角度≤30°,避免觀眾視線內產生強光點;
均勻性控制:通過導光板(如亞克力漫反射板)或反光膜,使展柜內照度均勻度≥80%(文物表面無明顯亮暗差異)。
隱藏式結構設計
框架隱形化:鋁合金框架采用窄邊設計(寬度≤20mm),表面噴涂與背景墻同色涂料,或用透明硅膠固定玻璃,減少視覺割裂感;
設備暗藏:溫濕度傳感器、燈光控制器嵌入展柜頂部或底部凹槽,用可拆卸蓋板遮擋,不破壞展示面整體性。
空間尺度設計
觀賞距離:展柜玻璃到觀眾站立點≥80cm,避免呼吸水汽附著玻璃;
視角高度:文物核心展示區(qū)與觀眾平視高度(1.5 米)齊平,上下浮動≤30cm,超過此范圍需設置臺階或斜坡(如高 8 米的恐龍化石展柜,分層設置參觀平臺)。
展示效果設計的核心是 “讓文物會說話”—— 通過光影勾勒文物細節(jié),用材料隱形化弱化展柜存在感,結合數(shù)字化互動打破觀賞邊界,終在保護文物的前提下,構建 “文物 - 展柜 - 觀眾” 的情感連接。設計時需根據(jù)文物材質、歷史背景及展覽主題,定制化組合燈光、色彩與陳列方式,實現(xiàn)科學保護與藝術呈現(xiàn)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