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雜黃銅的組織,可根據(jù)黃銅中加入元素的“鋅當量系數(shù)”來推算。因為在銅鋅合金中加入少量其他合金元素,通常只是使Cu-Zn狀態(tài)圖中的α/(α+β)相區(qū)向左或向右移動。所以特殊黃銅的組織,通常相當于普通黃銅中增加或減少了鋅含量的組織。例如,在Cu-Zn合金中加入1%硅后的組織,即相當于在Cu-Zn合金中增加10%鋅的合金組織。所以硅的“鋅當量”為10。硅的“鋅當量系數(shù)”,使Cu-Zn系中的α/(α+β)相界顯著移向銅側(cè),即強烈縮小α相區(qū)。鎳的“鋅當量系數(shù)”為負值,即擴大α相區(qū)。
特殊黃銅中的α相及β相是多元復雜固溶體,其強化效果較大,而普通黃銅中的α及β相是簡單的Cu-Zn固溶體,其強化效果較低。雖然鋅當量相當,多元固溶體與簡單二元固溶體的性質(zhì)是不一樣的。所以,少量多元強化是提高合金性能的一種途徑。
與純銅的導電性有所不同,借助于合金化,可大大改善銅的強度和耐銹蝕性。這些合金有的耐磨,鑄造性能好,有的具有較好的機械性能和耐腐蝕性能。
廢銅回收以后如何進行分類種:包括裸露、無涂層、無合金的純銅線,表面無氧化,不含毛絲,銅線直徑不小于1.6mm。第二種包括潔凈、無色澤、無涂層、無錫、無合金的純銅線和銅電纜線,不含毛絲和燒過的易碎的銅線。第三種無合金的廢銅線,含有雜料,含銅量為96%(最小含量94%)。不得含有過分鉛化和錫化的銅線、焊接過的銅線、黃銅和青銅線、過多的油、廢鋼鐵和非金屬、脆的過燒線、絕緣性銅線和過多的細絲線。需用適當方式清除塵垢。
美國的廢雜銅依據(jù)純度進行分類。美國廢雜金屬再生研究所甚至把銅及其合金細分為53類。通常把含cu量大于99%的銅材叫作1號銅,可以直接重熔和使用,不要求進一步加工;銅含量為94.5%的銅叫作2號銅,在以金屬銅的形態(tài)使用之前,必須重熔;其他常見的分類等級還包括加鉛黃銅、黃銅與低鋅黃銅、彈殼黃銅、汽車散熱片、高銅黃銅(紅色黃銅)、高速切削黃銅等,可以以同成分合金的形式用于重新加工銅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