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OJ平臺的題庫(專門做編程競賽習題)
同樣一道題的解法,代碼的長度可能相差好幾倍
因為1000個人,就有1000種不同的代碼
前清華校長陳吉寧曾說過:中國可以培養(yǎng)太多A類學生(學習成績好,表現(xiàn)出色)。但這類學生無法適應快速變化的社會,解決問題的能力很差。他們只能解決自己曾經(jīng)見過和做過的問題,如果碰到新的問題,就不知道從何開始著手。
所以,應試教育的副作用時不時地就會表現(xiàn)出來。
今年2月,中國隊折戟羅馬尼亞數(shù)學大師賽(全球最的數(shù)學國際賽事之一),作為奧數(shù)傳統(tǒng)強國,只拿到了團體第6的名次,無人問鼎。
失利的原因在于中國選手幾乎被比賽的第三題“團滅”,除了一位同學拿了1分,另外5名同學全是0分。
而獲得的9名其他國家的選手,有7人在這一題上獲得滿分7分。
誠然,這題一定是有難度的,但以中國選手在其他5題上的表現(xiàn)來看,理論上不該如此慘敗。只不過,靠刷題見長的中國選手,雖然做過的題很拿手,但面對陌生的題型,不擅解決新問題的缺點也就暴露了。
舊的問題得心應手,新的問題無所適從。
這些都是缺乏編程思維的原因。學編程來酷叮貓少兒編程大連校區(q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