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的工業(yè)爐窯向陶瓷纖維模塊轉型
傳統(tǒng)的工業(yè)爐窯多采用澆注料或耐火磚結構爐襯,保溫效果不夠理想,爐體蓄熱量浪費嚴重,爐體的冷面溫度超過100度,使得精控爐溫困難重重。傳統(tǒng)耐火爐襯密度高,自重過大也考驗著爐體的使用壽命。
近十幾年來,越來越多的工業(yè)爐廠家開始改變設計思路,由傳統(tǒng)的重質爐襯向輕質陶瓷纖維模塊耐火纖維爐襯轉變。
以CSP輥底爐為例,CSP軋制技術要求加熱爐同時具備加熱、均熱、保溫、輸送、緩沖的功能,起到將連鑄連軋工序連成一體的作用。該加熱爐為164~291m長的輥底爐,爐體擺渡段要求作平行或成一定角度轉動(要求輕型化),爐內耐材要求耐酸、耐堿、耐水蒸汽,國內外設計均采用全纖維結構。爐體為陶瓷纖維模塊,爐輥密封為纖維噴涂料加纖維繩或整體預制件,目前該產品已實現國產化。
退火爐是利用率的一種爐型。由于陶瓷纖維模塊等纖維制品具有良好的保溫性能和急冷急熱性能,退火爐爐襯逐步由砌磚或搗打料過渡到全纖維結構。特別是在一些臨時建造的退火爐上,其優(yōu)越的施工性能和使用性能更是有口皆碑。
對于一些需要頻繁起吊,溫度周期經常變化的工業(yè)爐型,對爐襯耐材的要求更加嚴格。不但要具有良好的耐火絕熱性能,還要具備熱收縮性小,適應長期冷熱交替變化,開啟時散熱損失小,抗熱震和抗氣流沖刷等性能。需要間斷作業(yè),爐罩頻繁起吊的罩式爐,業(yè)已采用全纖維爐襯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