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更短的施工周期:景觀膜結構工程中所有加工和制作依設計均可在工廠內完成,在現場只進行安裝作業(yè)。相比傳統(tǒng)建筑的施工周期,它幾乎要快一倍。
2、更好的經濟效益:膜建筑屋面重量僅為常規(guī)鋼屋面的1/30,這就降低了墻體和基礎的造價。同時膜建筑奇特的造型和夜景效果有明顯的“建筑可識性”和商業(yè)效應,其價格效益比更高。
3、更自由的建筑形體塑造:多變的支撐結構和柔性膜材使建筑物造型更加多樣化,新穎美觀,同時體現結構之美,且色彩豐富,可創(chuàng)造更自由的建筑形體和更豐富的建筑語言。
4、更低的能源損耗:膜材有較高的反射性及較低的光吸收低,并且熱傳導性較低,這極大程度上阻止太陽能進入室內。另外,膜材的半透明性保證了適當的自然漫散射光照明室內。
5、更大跨度的建筑空間:由于自重輕,膜建筑可以不需要內部支撐面大跨度覆蓋空間,這使人們可以列靈活、更有創(chuàng)意地設計和使用建筑空間。
膜結構建筑作為一種建筑體系所具有的特性主要取決于其獨特的形態(tài)及膜材本身的性能。恰由于此,用膜結構可以創(chuàng)造出傳統(tǒng)建筑體系無法實現的設計方案。張力結構自重小的原因在于它依靠預應力形態(tài)而非材料來保持結構的穩(wěn)定性。從而使其自重比傳統(tǒng)建筑結構的小得多,但卻具有良好的穩(wěn)定性。建筑師可以利用其輕質大跨的特點設計和組織結構細部構件,將其輕盈和穩(wěn)定的結構特性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
膜材透光性是由它的基層纖維、涂層及其顏色所決定的。標準膜材的光譜透射比在10%~20%之間,有的膜材的光譜透射比可以達到40%,而有的膜材則是不透光的。膜材的透光性及對光色的選擇可以通過涂層的顏色或是面層顏色來調節(jié)。
膜材的表面都有涂層,這是為了防止灰塵雨水的侵蝕,起到保護膜結構提高使用的年限。 膜結構是一種新型材料,具有藝術性,經濟性,保溫性,自潔性,防火性,吸音性和透光性。景觀膜結構是膜結構產品中的一個類別,它主要是利用高強度柔性薄膜材料與支撐體系相結合而形成的有剛度的穩(wěn)定曲面,景觀膜結構造型自由、輕盈、柔美,充滿力量感;此外景觀膜結構大跨度和大空間的鮮明個性和標示性,讓它廣泛的應用到城市景觀小品設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