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鑄模具是由定模和動模兩個主要部分組成的。
1、定模固定在壓鑄機壓室一方的定模模座上,是金屬液壓入壓鑄模具型腔的一側,也包含部分壓鑄模具型腔,定模上有直澆道直接與壓鑄機的壓室或噴嘴相連接;
2、動模固定在壓鑄機的動模模座上,隨動模模座移動與定模分開、合攏,對于需要設抽芯機構的模具,抽芯和鑄件頂出機構通常也設在動模內。
壓鑄模具的基本結構:動模座板、墊塊、動模支承板、動模套板、抽芯限位擋塊、抽芯滑塊、抽芯斜銷、楔緊塊、定模套板、定模座板、側抽型芯、—定模鑲塊、型腔、內澆道、橫澆道、澆口套、直澆道、導柱、導套、動模鑲塊、推桿、復位桿、推桿固定板、推板、擋釘、推板導柱、推板導套。
如何判斷擠出塑膠模具質量的好壞?
一、我們在選擇的時候一定要看這個模具的厚度,雖然模具在使用不需要太過于用力你,或者是其他的惡劣環(huán)境,但是由于經常遇見倒模和脫模的現(xiàn)象,塑膠模具就會很容易,出現(xiàn)損耗、變形等問題。而解決這些問題的依據(jù)就是加寬模具的厚度。因此,我們在挑選模具的過程中,從厚度就能分析出模具的好壞。
二、看看擠出模具的規(guī)格是否標準,好的模具可以將生產出來的擠出塑料產品尺寸控制在零點幾毫米的誤差當中,而劣質的模具往往生產出來的產品誤差會達到幾毫米甚至是幾厘米。
三、查看整個模具的材質與做工,好的模具應該是內外兩面都十分光滑,看起來富有光澤,而且手感微潤沉手的,劣質的模具可能表面會有毛刺或是坑坑洼洼,兩者一比就是高下立現(xiàn)。
塑膠制品模具在加工時,如何減少缺陷?
1、合理使用冷卻潤滑液,發(fā)揮冷卻、洗滌、潤滑的三大作用,保持冷卻潤滑清潔,從而控制磨削熱在允許范圍內,以防止工件熱變形。改善磨削時的冷卻條件,如采用浸油砂輪或內冷卻砂輪等措施。將切削液引入砂輪的中心,切削液可直接進入磨削區(qū),發(fā)揮有效的冷卻作用,防止工件表面。
2、將熱處理后的淬火應力降低到限度,因為淬火應力、網狀碳化組織在磨削力的作用下,組織產生相變極易使工件產生裂紋。對于高精度模具為了消除磨削的殘余應力,在磨削后應進行低溫時效處理以提高韌性。
3、消除磨削應力也可將模具在260~315℃鹽浴中浸1.5min,然后在30℃油中冷卻,這樣硬度可下降1HRC,殘留應力降低40%~65%。
4、對于尺寸公差在0.01mm以內的精密模具的精密磨削要注意環(huán)境溫度的影響,要求恒溫磨削。由計算可知,300mm長的鋼件,溫差3℃時,材料有10.8μm左右的變化,(10.8=1.2×3×3,每100mm變形量1.2μm/℃),各精加工工序都需充分考慮這一因素的影響。
模具制造工序及殘余應力的影響
在工廠經常發(fā)現(xiàn),一些形狀復雜、精度要求高的模具,在熱處理后變形較大,經認真調查后發(fā)現(xiàn),模具在機械加工和熱處理階段未進行任何預先熱處理。
1.變形原因
機械加工過程中的殘余應力和淬火后的應力疊加,增大了模具熱處理后的變形。
2.預防措施
(1)粗加工后、半精加工前應進行一次去應力退火,即(630-680)℃×(3-4)h爐冷至500℃以下出爐空冷,也可采用400℃×(2-3)h去應力處理。
(2)降低淬火溫度,減少淬火后的殘余應力。
(3)采用淬油170oC出油空冷(分級淬火)。
(4)采用等溫淬火工藝可減少淬火殘余應力。
采用以上措施可使模具淬火后殘余應力減少,模具變形較小。

 
                    
                